(相关资料图)
想必在中国,赵云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,不仅是男性喜欢的三国名将,也有许多女性视其为偶像。
不错,这位三国一流名将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,首先一名武将能集道家儒家两家文化精髓于一身,这一点就是很难得。
赵云除了拥有超高的武艺和军事素养之外,最大的亮点就是他的忠心和对弱者的不弃,对名利的不屑一顾和对真理的坚持。
根据《赵云传》记载,赵子龙“身长八尺,姿颜雄伟”。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,也就是说赵云身高大致为192cm,放到现在也是算身材高大了。在古代来说,想成为一流武将综合实力肯定是要很强的,首先又矮又瘦的人是成不了武将的,因为先天条件会限制他的能力,以赵云来说他已经具备了成为名将的条件。赵云用现在的话来说,是属于开局就是满级的人。少年赵云因为冀州被袁绍所占,自己开始义勇军对抗袁绍。后来在幽州公孙瓒收编了赵云和他的骑兵团。说是收编,其实赵云的这支骑兵战力极强,后来成为了公孙瓒的精锐部队,这支部队清一色骑的是白马,也就是著名的“白马义从”。但在公孙瓒手下的赵云并没有得到重用,这其中是有一定原因的。赵云本是冀州人,按当时的情形来看多数武将应该投奔袁绍才对,而且公孙瓒并不是一个特别懂得识人的人,他看不出赵云的“忠”,所以对赵云冀州人身份一直抱有怀疑的心态。当时,公孙瓒与刘备关系还算不错的,既然刘备也看上了赵云,赵云也想拜到刘备门下,索性就顺水推舟成全了两人,赵云和刘备还会记得自己的好。公孙瓒当时的实力还是可以的,少了赵云一个也不是很明显,但是刘备这边就不一样了,本身自己手下的猛将只有关,张两人,而且关,张的千人部队基本都是步兵。赵云的到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,要知道赵云加入时是带着一支精锐的骑兵的,这时候的赵云也就20岁左右。说起把赵云的忠勇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一战应该是长坂坡之战了。当时曹操出动20多万大军,准备把刘备一锅端了,刘备仓皇撤退连家眷都没来得及带上。关羽被派去统领水军,张飞负责断后,而赵云的任务才是最艰巨的,要保护刘备的家眷安全撤离。试想,要多信任一个人才会把家眷托付给他?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的是,赵云保护着甘夫人,但是和糜夫人,小主走散了。后来又返回去找到糜夫人和阿斗,但糜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,投井自尽了。
这样描写赵云怕是给他抹黑了。根据真实史书记载,当时的赵云一直是亲自抱着阿斗,并且同时保护着甘夫人一路杀出重围,而糜夫人这个人物其实是虚构的,所以投井自尽更是没有的事。事实上,赵云执行保护阿斗和甘夫人的任务是非常成功的。当时的情况,赵云明明有很多选择,深陷敌军包围,以他的英勇完全可以独自杀出重围。亦或者改投奔实力更强的曹操,曹操手下虽然猛将如云,但是能和赵云匹敌的怕是还没有。在长坂坡之战这种极端情况下,赵云仍然能坚持自己的心中的真理,是十分可贵的。其实这种极端情况并不是只有这一次,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的事也是根据赵云的事迹杜撰的,实际情况是这样的:
在汉水之战中,赵云冒着危险杀回曹军军中救回了黄忠。曹操主力赶到之时,赵云丝毫不慌乱,率领部队且战且退,当时副将张著因为受伤落在了后边,赵云又回头冲入阵中把张著也救了出来。当部队退回大营的时候,赵云命令部队收拢之后大开营门,摘下主将大旗全军静默。曹操杀到大营外的时候却不敢前进,因为刚才赵云撤退的时候仍然井然有序,曹操生性多疑所以认为这很可能是个陷阱。曹操思考一番果然退军了,赵云见曹军有撤退之势。马上敲响军鼓,命令全营的弓弩手向撤退中的曹军射出一阵箭雨。正在撤退中的部队是很脆弱的,后面的断后部队突然被箭雨覆盖,死伤惨重,前面的士兵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混乱中大家纷纷慌忙逃命,士兵们自相践踏,还有不少人掉进汉水淹死。刘备来到现场察看战况的时候,对赵云由衷地赞叹:“子龙一身都是胆也。”事实上,赵云不止是一员猛将,而且是非常善用计谋的。即便是主公,也会有糊涂的时候。关羽在死于吕蒙之手以后,刘备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,发誓要给二弟关羽报仇。在这个关键时刻诸葛亮都没有敢出来劝阻刘备,但赵云却和刘备直言,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北伐曹操而不是先去进攻东吴。
赵云一直坚持的初心就是:“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。”可惜忠言逆耳,此时的刘备完全没有听进去。虽然这件事没有成功,但是能看得出赵云非凡的勇气,因为在主公面前直言进谏本来就是很危险的事情,何况还是在刘备痛失二弟关羽的情况下。赵云这一优点,哪怕是政治家诸葛亮也难免相形见绌。以忠勇来说,三国名将中赵云的境界堪称完美,但可惜的是赵云一般执行的都是保护,营救或者突袭的任务。之所以没有在重大战役中有许多表现,主要是因为刘备没有给他那些机会。真的要有这样的机会,赵云相比关,张一定毫不逊色。
标签: